第二批市级非遗传承人名单出炉,枞阳有这么多传承人入选!太棒了!

2023-05-10 14:56:27

近日,

铜陵市文化和旅游委员会印发

《关于公布铜陵市第二批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铜文旅〔2018〕99号),

疏获41人被命名为

铜陵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名单 



枞阳部分非遗项目介绍


枞阳民歌


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诗经诞生之前就有了民歌,它表达了先民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爱情的渴望,满足了老百姓自己创作、自我表达、自我抚慰的精神需求。


枞阳各个乡镇流传的民歌,各有特点,唱法多样。北部山区多为山歌,南部圩区多为小调。同一首民歌,地域不同,唱法也不尽相同。民歌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他们随意哼唱,不受约束,对某个事情的感受不同,对词语的理解不同,唱出来的味道也不同,这大概就是民歌原生态性质的体现吧。


枞阳民歌在历代传承中,既有皖北民歌的粗放豪迈,又有江南小调的细腻绵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辅助生产的劳动号子,有表达男女思想感情的情歌,有时政歌、生活歌、儿歌、酒歌、历史传说歌、红色革命歌、摇篮曲等。在演唱形式上也多种多样,有男女对唱、边说边唱等。


枞阳民歌以枞阳方言为主,生动形象、诙谐幽默。有的词语在书本和字典里是找不到的,是土生土长的枞阳老百姓自己的语言,所以听起来格外的亲切而使人产生共鸣。




枞阳民歌表演部分道具

钱铺民歌手表演采茶调


枞阳大鼓书



枞阳大鼓书是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在枞阳县流传很广,俗称“大鼓书”。枞阳介于吴楚之间,地处长江之滨,襟江带湖,交通便捷,历来是商贾云集的地方,各地来此卖艺谋生者较多。明清时期鼓书、莲花落、胡琴书、评书等各种形式的曲艺相继传入,而最流行的还是鼓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群众喜爱。


枞阳鼓书内容丰富。有叙说传说故事的,有咏颂伟人名流的,有记叙革命战争英雄事迹的,有叙说青年男女爱情的,其中尤以历史故事为多。演唱者一手敲鼓、一手夹板,唱一段说一段,配合模仿人物道白,拟音,加上形体动作,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旧时,走村串巷的鼓书艺人备受尊敬和欢迎,称为“说书先生”,每到农闲,各村纷纷抢请说书先生。有时,说书先生到一地一说就是一、两个月,从腊月说到正月,甚至说到插秧时节。宽大的堂屋里,一张八仙桌上,小油灯昏黄的灯光下,挤满了男女老少,就连屋外也围了好几重乡亲。在大家期盼的眼神里,只听“咚”的一声鼓响,说书人左手执板,右手执槌,神采飞扬地打开了一部部传奇:“扁鼓响,简板叮,闲话少说讲正本,今天不把旁的说,单说民族英雄穆桂英……”说到高潮处,说书人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枞阳大鼓书传人吴福东


东乡武术


枞阳县域是古桐城的东乡和南乡,旧时有“文不过南乡,武不过东乡”之说。“东乡”包括我县的周潭、横埠、项铺、汤沟、老洲、白湖、金社、白梅、陈瑶湖等乡镇,周潭镇是“东乡武术”的发源地。章、周、陆、邓、谢、王、汪、吴这几个姓氏的家族,男女老少嗜武成性,家家备有刀枪棍棒,奇拳怪招,高手如云。



东乡武术所用的器械


东乡武术熔“南拳北腿”于一炉,既有南拳“拳打卧牛之地"的步伐稳健、刚劲有力的特点,又有北拳跌打滚翻、以腿见长的风格。注重手、眼、身、法、步的协调,善于破解对方阵式和路数,见招拆招,攻防合一。


东乡武术以低盘架势为主,走趟田字形、一字形为多。脚步以马步、弓步和震脚为多,转辗幅度较小。肢体动作以拳、掌、肘上肢动作为主,行拳迅速,灵活多变,勇猛凶悍。真所谓“拳打卧牛之地,棍探龙潭虎穴”。


东乡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项铺生腐


在安徽枞阳,说到项铺生腐,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盛产项铺生腐的作坊就集中在原白云区的项镇街。


炸生腐


“汤沟的豆干,项铺的生腐”这是在枞阳民间流传甚久的谚语,足以说明这口感独特的生腐,早已是土色土香名副其实的特产了。由于生产工艺特性,以及不便长时间保管等原因,生腐只流传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加工生腐的方法非常传统,工艺考究,工序繁琐,全凭师傅的经验操作。


油锅里的生腐


生腐,谐音“升”、“富”,寓意“事业上升,家庭富裕”。老百姓不论是平常过日子还是逢年过节、办喜事,生腐都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特色菜。生腐既可以单独成菜,又可以作主料、辅料,适合多种烹调方法,可烧可蒸可炖可煎可熏可凉拌。可做多种造型,可卷、夹、丸、包等等,既有豆香的本味,更有独一无二的吸味特性。


在市面上售卖的生腐


生腐的烹饪方法很多,主要还是用肉红烧或用糖烧甜生腐。因生腐是素却有荤的品性,所以它与各种蔬菜搭配均可。冬天烧着炭炉子,锅里“突”着生腐,咪几杯小酒,那是地道的“枞阳味道”。



义津米面


早在明清时期,义津镇就开始了手工米面的制作。到了冬季年关,由于是家家户户都要用到米面,米面作坊,生意十分红火。手工米面主要以早稻米为主,经过浸泡、发酵、磨浆、蒸煮等多道工序。当时的工艺只在本姓中流传,后来由于联姻等原因,到了清末民初开始流传到外姓。


解放后,特别到了农村集体化以后,米面作坊由集体开办,这种手艺才得以广为流传。至今义津大部分人家都会制作,且质量上乘。建国初期,破除迷信,人们不准祭祀神灵和祭奠祖宗,至五、六十年代,物资匮乏,米面制作工艺到了衰落时期。随着老一辈人的去世,这种手艺濒临失传。上世纪八十年代,手工米面由于是大众食品,又得到广泛流传。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手工米面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上帘

晾晒


钱铺木榨榨油

每当油菜丰收的时候,钱铺村方圆几里,总是能听见一声接一声的撞榨声,到处都弥漫着浓浓的油香。木榨取油法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使用了。曾经活跃在乡村的许多小型木榨油坊,如今已不复存在。那些小油坊产量少、利润低,无法规模化发展而难以生存。清朝未年,钱铺村的八个大户合股(当地人称“八大股”),兴起了一座远近闻名、一榨可榨800多斤菜籽的大型油坊,这就是延续到今天的钱铺木榨油坊。


从油菜籽进入油坊,到流出色泽金黄、清香四溢的木榨油,有着一整套规范的制作工艺。分为:筛籽、车籽、炒籽、磨粉、蒸粉、踩饼、上榨、插楔、撞榨直到接油、沉淀、装罐等十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直接影响油的品质和出油的数量。


老师傅先将菜籽筛选称重后放入大锅进行翻炒,时间和火候的掌握是关键。炒好后晾在地上降温,冷却后将菜籽倒入碾盘上碾碎。接着是蒸粉,蒸得不透,出油不足,蒸过了,撞榨时粉会从饼中直接被挤出去,导致榨油失败。蒸粉时,人站在大锅边,滚烫的蒸气像刀一样割着皮肤,不一会就大汗淋漓。踩饼,菜籽蒸熟后,分装在一格格的铁环里,细心包严实,踩成厚度大约为3厘米的油菜饼。上榨是将踩好的油菜饼一个一个竖起来,排列在木榨榨床的榨膛内,木榨榨床由四根大树挖空而成。撞榨时,掌锤的师傅执着悬吊在空中的撞锤,悠悠地撞到插楔上,插楔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打进楔子后,下部分木块则松动了,下部分打进楔子后上部分则松动了,就这样交替进行,撞杆上的铁墩和插楔上的铁墩,猛地碰撞在一起,随着榨油号子一声比一声响亮,挤压着油饼越来越薄,油就流出了。看着金灿灿的香油,师傅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粗犷的动作,潇洒的身影,浑厚高亢的榨油号子,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像是从遥远的地方穿透层层阻隔而来。木榨油坊独特的传统工艺,散发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内涵。


蒸粉要掌握火候

整理油饼

撞榨


陆家湾老龙灯会


陆家湾老龙灯会是枞阳县枞阳镇极具影响力的春节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陆家湾的龙灯文化,人们通过龙灯这一民俗活动来祈求风调雨顺、社会安定、四季平安。

陆家湾老龙灯会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唐末(公元880年),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一百余年。相传,唐末时长江发洪水,漂来一副龙板。小湾的渔民捞得龙头,大湾的渔民捞得龙板,各自供奉家中。后小湾的龙头,被大湾村民抢得,由大湾组织掌管,成立龙灯队。但龙头确系小湾先得,经多番协商谈判,龙灯以小湾为娘家,每年正月初二出灯必先去小湾拜年。

陆家湾龙灯属板龙,共十二节,由十三根顶棍串联而成。龙灯每节均点上香烛,自请龙之日起,烛火不能熄灭,由专人看护。陆家湾龙灯有诸多表演套路,大多已失传,现有套路有:螺丝旋顶、老龙抱柱、顺进反出、头招尾摇和黄龙出洞等。陆家湾老龙的表演气宇轩昂,不急不缓,雍容华贵,仪态万方。

陆家湾老龙灯会世代相传,虽经历战乱和动荡,但基本保持活动的正常开展和传承。在文革时期,龙灯作为封建迷信的产物被禁止,改革开放后, 农村逐渐富庶,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也相应增长,1980年陆家湾重新组织了龙灯队。1991年、2002年、2003年参加全县龙灯比赛,均获得头彩。

陆家湾老龙灯会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也为当地农村增添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但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传统民俗文化逐渐淡化。陆家湾老龙灯会面临诸多困境,表演套路大多已失传,扎制、画裱工艺制作者均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后继无人。抢救和保护陆家湾老龙灯会显得十分紧迫,为此县文化馆多次对陆家湾老龙灯会进行了挖掘整理,搜集了龙灯的相关资料。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原来枞阳有这么多非遗项目呢!

真是涨知识了~

转给小伙伴们看一看吧!


重要提醒:

请点击下方图片进入投票页面,

为助人为乐类17号胡晨投票!




1
号外!枞阳县税务局正式挂牌 !国地税合并 ……
2
重大消息!省公安厅刚刚宣布!涉及你的车检、驾考、号牌…9月1日全面推行!
3
最新!!



本文来源  / 综合枞阳在线、铜陵发布

视觉总监 / 王章志

执行编辑 / 黄媛媛 周若扬 王慧(见习)

投稿邮箱 / 3073583496@qq.com

主办单位 /

点个赞再走呗!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夏县韦唯音乐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