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和图画中微笑并落泪着——《想北平》文本解读

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方文字"骏斋说文"添加关注!

在音乐和图画中微笑并落泪着

——《想北平》文本解读


 奉贤区教育学院 庄骏



《想北平》是老舍的著名散文,创作于1936年。那个时候,他身处离北平并不遥远的济南。也许是某个温暖的午后,或者在一个寂寥的夜晚,微风唤醒了思念,倏忽之间北平就在眼前了。



忆起了什么呢?这个北平显得有些影影绰绰,物象闪烁却不肯停驻,好像什么都可以代表它,又好像什么都不足以承载它的厚重,老舍心中有难以言传的压抑与纠结。如果是对北平一知半解的人,倒可以如数家珍地述说起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等等,偏偏这个皇城子弟“没办法”,他只知道他所知道的只是“牛的一毛”,单摆浮搁地一通介绍,就像摊位上的货品,一个一个摊开着摆放,互不相关,怎么对得起生养他二十多年的北平呢?

老舍对北平的感情实在太深了,深到什么程度,也许短语“说不出”稍差可拟。在散文的前三段里推敲,大致可以找到老舍爱而说不出的原因。一是“太少”而说不出。他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他知道的真觉太少了。二是“太多”而说不出。第二节里说,他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只有说不出而已。三是“太难而说不出”。作者虽满怀诗意,却自认短于诗才,“一种像由音乐和图画所引起的爱”是多么抽象而难以表达,何况它渗透在老舍的血里,赐予了他许多的性格与脾气,如何提取得出来?



伴随三个“说不出”理由的呈现,作者的情感由浅入深逐步递进。“少”和“多”还可以说,而难以描摹的事物和责任感的驱使,让老舍内心的郁结达到了最高潮。这在散文句式的选用和重音、停顿上可见端倪,比如我们来比对第二节的第一句“可是,我真爱北平”和第三节最后一句“可是我说不出来”,前者相对还舒缓些,承上文略有沉吟,所以可以有一个逗号,“真”要重读一下,强调爱的苦闷,而后者激越到必须连贯地说出来,逗号切不可加,语速更要加快,这时,累积的压抑几乎已到爆发的临界状态。

“说不出”至此已经连续出现了五次!老舍还没有办法把这种郁积的情感释放出来呢?会不会接下来就是一泻千里的大爆发?我们并没有看到后文有直抒胸臆的激情文字,倒是在第二节,作者通过把这份爱与对母亲的爱的类比,交代了他自我排遣的绝佳手段:即通过“独自”的“微笑”和“落泪”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既然言语是苍白的,是不够表现心情的,那么就一个人静静地呆着吧,遐思迩想,可以微笑也可以落泪,爱的清泉便汩汩地流淌开去了。

细读4至7节,你可以深深感受到老舍流露在文字之中的“微笑”情怀。如第4节,“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等等。读这些文字,在重音和停顿之间,你尽可以看到作者飞扬的神采。老舍是用对比手法来表达他的骄傲的,在他看来,所谓的四大“历史的都城”在环境的安适方面,均不是北平的敌手。北平温和而和谐,“既复杂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重在“静”的环境感受),是香片茶而不是刺激的咖啡和酒……,以己之长,攻人之短,所向披靡,作者的微笑不知不觉地挂在了嘴角。



如果说,第4节的微笑起于“安适”二字,那么第5节一定是“匀调”了。老舍继续津津乐道地比,何妨先捧一捧巴黎?毕竟那里的布局也算有口皆碑的,然而和北平一比,就“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处处有空儿”、“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可以从老远就看见美景”……所以,他的微笑跃上了眉梢,“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到北山和西山呢”。


第6节,作者从环境、布置等大格局抽出身来,走进市井仔细端详这里的“物质”。“物质”而言,虽有古都蜚声在外的“书多古物多”,但从小家道沦落的老舍却甘愿在“花多菜多果子多”里沉醉。花不名贵,只是“草花儿”,那些“牵牛”、“靠山竹”、“草茉莉”等俗物,不仅在市民眼里“到底可爱”,且有“蝴蝶”时不时过来掠美而平添了更胜的画意;菜与瓜果是最普通的,奇在城市与乡村毫无隔阂,“雨时溅起的泥点”和“带着一层白霜儿”是北京城土著心头的最爱。贴近感而不是距离与陌生似乎是这些“土产”在作者心里“高大上”的关键因素,作为一个“没钱”人的代表,对富贵和洋派有着本能的排斥,所以一声“哼”,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面对北平带霜儿的玉李,愧杀在作者的微笑里!

北平的土产除了数量“多”以外,散文似乎还渲染了另外一个“多”。比如“青菜,白菜……黄瓜”,比如“青菜摊上的红红绿绿”,还有“黑枣”和“带着白霜儿”的“柿子”和“玉李”等等,“色彩”何其丰富!给我们一种斑斓的图画之美,加上作者这里所说的“几乎有诗似的美丽”,让我们自然而然想起第3节有一句话开始在此闪耀光芒,即“一种像由音乐和图画所引起的爱”。



如果说,在第6节,对“图画”一词的诠释是直接了当的,那么关于“音乐”,我们不如再回溯过去4、5两节,摇篮曲般的安适和独一无二的匀调正充满了音乐的音符、曲风和节奏之美。何况,4、5两节不仅合乐,而且入画,那么,我们原以为的“说不出”,在老舍的“微笑”里,成为“音乐”和“图画”为言语的示爱。

而且,散文4、5、6三节里,无论音乐还是图画,北平都呈现出一种鲜明的风格,就是可以触摸的自然,这不仅可以从我们的阅读感受中提炼出来,也可以在第7节找到直接的答案。

“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这个“自然”不仅是环境,也应该是心境与处境,更可以进化为意境。所以,想起陶潜不可避免,“采菊东篱下”的 “悠然”是北平平民的最大“清福”了。这种意境真在北平也未必能体味得出,而此刻在远处,在“想”的时候,“悠然”幻成了曲调与画面了。


北平的那种“自然”的音乐、图画之美,那种平民的悠然意趣,让作者情不自禁地“夸奖”,用“独自微笑”把爱到“说不出”的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很显然,在作者心中,北平就如同是他的母亲,那种深情在4、5、6、7四节文字中处处流淌。

结尾对于沉浸其中的读者来说来得有点突然,既然是在悠然的意境里独自“微笑”,为什么“不再说了”?

直接的理由是“要落泪了”。为何会“要落泪了”?一恐怕是乡愁。“真想念北平啊”,美丽的家乡看不到,身处异乡(济南),只能是“想”,这与标题是照应的。二应该是国愁。作者在第2节说,“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虽济南北平并不遥远,此刻却有家不得归,1936年的北平,在日寇的铁蹄下风雨飘摇。三或者是文化之愁。北平的“自然”留在作者的记忆与想象之间,真走近了,还存在吗?

可是,为什么不把“落泪”的理由具体写出来?如此三言两语,是草草了事?

绝不如此。“微笑”或者可以把“由音乐和图画引起的爱”表露一些出来,可是除了“落泪”,有谁会把母亲的苦痛作一次撕裂自我心灵的描绘。所以,一是不忍写,北平面对的这些苦难是作者不忍诉说的;二是不必写。以喜写悲,悲已经足够深重,“留白”是高明的表达艺术。何况,“微笑”似乎勾起了更深重的“悲”,以喜写悲,喜或者是更大的“悲”?

遥望北平,想着曾经的生活家园,永远的精神家园,作者似喜实悲,从开初的郁结到暂时的忘情微笑,直到情不自禁地落泪,我们感受到了老舍作为京味语言大师的艺术功力,更体会到了他对故乡浓得化不开的赤子情怀。真情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每一个人一样会有属于自己的微笑和落泪,各自的心里,也一样会有像由音乐和图画所引起的爱。让我们都拥有一份百转千回的柔肠吧!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夏县韦唯音乐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