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李韧与他的文字

2023-05-10 14:56:27

         走近李韧与他的文字               

                       张萍/文


欣闻李韧先生的文学作品集《春天畅想曲》即将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真为他高兴。如果告诉你,我已将这部长达20万字的文集看了二遍,你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我想用一句话回答:好的作品值得人花时间来品读,正如有人格魅力的人,值得人用心欣赏一样。我把这句话作为引子来介绍李韧与他的作品。


说起与李韧的相识有点戏剧性。今年春节后的一天,我在“蕲春文学群”里看到一位叫“老李”的文友分享了一篇散文:《春天畅想曲》,无意点开了。读后,被作者丰富的联想、饱满的激情、挥挥洒洒的景致描写所打动。当看到作者名字“李韧”时,立即想起去年采访蕲州镇党办主任张国辉时,听他说过曾为原来的镇委书记李韧写过一首藏头诗:李杜诗篇激睿智,文韬武略意坚韧。我想:此“老李”是否就是张主任提到的“李韧”呢?于是好奇地加“老李”为好友,“老李”也很快回加,并问我是谁?我便把张国辉写的那首“藏头诗”发给他,“老李”一时间如坠云里雾中。大约想起了藏头诗,他问我,你是国辉的朋友?我反问他,你是李韧?我们就以这样的方式“对号入座”。知道他是熟人的朋友,于是我不再兜圈子了,坦白告知我是蕲春人,只是现在武汉发展,并告诉了他自己的名字。



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是一种缘分。认识后,对他微信朋友圈里发出的内容自然会关注一些。我发现他有一大特点:爱写诗,并且是位高产诗人。似乎走到哪里就能写到哪里,并且写得真是那回事。就诗的风格来讲,他写出的“诗味”实在与众不同。那些诗句似诗又不似诗,有点像白话文,但读着读着,却读出了意境,读出了画面感。


《看油菜》一诗。开头他这样写道:“我家的田里/也种了油菜/上垅下畈/黄黄的/白白的/绿绿的/香香的/他们都不来我家/他们去了武穴/我跟在后面/武穴的油菜花/香于蕲春/香于我家的/我不信”


中间写道:“武穴的油菜地里/有稻草人/有酿蜂蜜的/有唱大戏的/有小丑/灯笼/过去没有见过的/新鲜玩艺 /我家的油菜田里/没有这些/只有蝴蝶/小蜜蜂/和暖暖的风/武穴的地头/有挂着摄像机的胖子/有拿着苹果手机的红格子和长辫子/他们边走边唱/像是中了头彩/我家的油菜田里/只有两个婶娘/一个老头/远处/还有一头牛/武穴那一片油菜/说有一万亩/我家的油菜/全湾连起来/过不了一百亩

诗尾很简洁:油菜花/真懂事/不管生在哪里/总是金光闪闪/她把整个春天/都点亮了


这首诗粗看像是与人对话,细品又像自言自语。通篇没有一个华丽的词藻。他把城里的油菜和家乡的油菜作了鲜明对比,让我们看到了繁华似锦,又看到了低调朴素,同时让我们在隐约中品出一缕谦卑而又浓烈的乡愁。结尾,作者用一种自豪的语气点明主题:油菜花不管生在哪里,总是金光闪闪,点亮了整个春天。这让我们在惊喜中读出春天的情怀,春花的美好,更品出了乡情的味道。读这样的诗,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美在朴实中,暖在心窝里。

老实说,我不是一个会欣赏诗的人,也不喜欢那些朦胧派诗人写的那些让人看不懂的诗文,但李韧的诗让我有兴趣一首接一首的读,只因为读出了“情”和“真”。人们说,写散文崇尚“笔到真处情自深”。我个人觉得,散文和诗歌亦是相通的,好的诗歌应该和好的散文一样,让读者读后能会心一笑。而不是咿咿呀呀搞半天,让人雾里看花似懂非懂。一首诗高深莫测、故弄寻虚,让读者觉得像面对天书一般,这如同一个人坐在咖啡馆里喝着泥浆水又有何异呢?


让我们再来读李韧的另一首诗《专业户》:田国雨有三个羊圈子/养了200多只羊/我问他 羊的收入/他说 到年终/每只大约五六十斤/每斤毛重二十五元/你算算/我随口一说/那不有好几万/他有点不大客气/你怎么算的……呵呵,寥寥数语,一个发家致富的养羊专业户形象出现了。“我”的随口计算让“专业户”“受伤”,他用不大客气的语气发问:你是怎么算的。一语道尽农家人的憨厚劲儿,他内心“迫不及待”想表达丰收的喜悦,但作者仅用“你怎么算的”几个字,给了我们一个很接地气的答案,一个朴素而又自豪的农民形象立于面前,仿佛面对面与我们拉家常。


这一幅温暖的画面,让我来形容,我还是用那两个词:朴实和温暖。如果让我就此写一篇散文,融入其中,至少要搭上一二千字的篇幅。凸出画面感的境界,就写出了水平!无疑李韧就有这样的水平!从李韧的诗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真性情的一面,这与“朴实”和“温暖”等词又有着实实在在的关联。



还真没错,从作者的自我介绍一栏里,我知道了李韧的人生简历:1960年出生,蕲春八里湖农场人。曾当过中学教师、总场办公室干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蕲州镇长、书记,县公安局党委书记、。,中学也好,李韧心中不可磨灭的,还是在乡镇工作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从他的文集里,我读到了他当教师前还有一段当“猪倌”的辛酸历。“我每天至少两个来回,都要从五六公里外的集体菜园,挑回200来斤南瓜作猪饲料。每天肩膀都压肿了。”而当他作为代课老师被带到校务办公室,老校长却用神情庄严的语气,对他说了至今让他感到不寒而栗的话:“你成绩不错但骄傲自满,大学都考不上还瞎吹什么?这次学校缺教师,讨论了好半天,大家推荐你来代课。你要虚心,搞得好你当一辈子老师,搞不好走人。到时候你自己不争气也不要怪我”

校长的训斥让他无地自容,但想起猪仔们的吵闹、肩膀的疼痛以及旁人的讥笑,最终还是硬着头皮走上讲台,面对那些求知若渴的面孔,他深深理解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涵义,也理解了老校长“恨铁不成钢”背后的含义。


李韧每天围绕着“教室、宿舍、食堂”做“三点一线”运动。靠拼体力和夜战,抱着课本看到天明。“红着眼丝,扯着一副嘶哑的嗓子,站在讲台上;”“常常有对过去虚度年华的追悔感觉,还常常沉浸在对未来理想的向往之中”。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李韧最终凭实力去掉了“代”字,成为一名国家正式教师。再后来,凭着扎实的文学功底及好运气,被总场相关领导看好,而领进了总场办公室。

“走在人群中的我,犹如一只不很自信的孤雁,总是显得那样的虚弱和孤单,难以融入群体之中。”看着那些分来的大中专生们欢呼雀跃地品茶论酒,谈笑人生的时候,“我”却躲在机关最后一排房屋里,翻着从教委买回的大学教材,开始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十多门课程的自修。同时,在看这些枯燥的书籍时,爱好文学的“我”还爱沉浸梁晓声、路遥的作品里到深夜,为作品的情节挥洒热泪,为其中的人物形象及命运而欢乐和心酸。


非常自然的叙述中,可以读到李韧性格中坚韧的一面,同时又有着文人的敏感与孤傲,很难想象一个学历不高、书生意气的年轻人在机关里行走,每一步走得该是多么艰难。这背后承担着多少的委屈与隐忍啊!但也正如他的名字“韧”字一样,不走过那条如履薄冰的路,又怎么能承担工作和生活里的风风雨雨呢?


从《环保那些事儿》一文里,可以了解到他作为乡镇书记、镇长以及担负县级干部期间的艰辛,知道了当好一个干部不容易,小到镇村里的民事纠纷,大到协调处理各个单位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稍有不慎,不仅无法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更无法取得广大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从他的纪实文字里,我们读懂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读懂了基层工作的艰难之处和做好基层工作的重要性。经历也是财富,更是创作好的作品的动力所在。难怪这篇二三万字的文章能被《中国报告文学》杂志采用,难怪荣获胡风文学二等奖。



我想说,他还是一位有情怀的好作家。从《春天畅想曲》这部文集的很多篇幅里,我读出了山河故人,也读出了剑胆琴心。特别在《我的蕲州梦》一文中,他把在古镇工作多年的情结用深情的笔墨融入其中,写出了蕲州的山水和人文精神,他梦中的蕲州不仅是属于蕲春,属于湖北黄冈,属于中国,更是属于世界的一个文化古镇。


他梦中的蕲州应该是全世界都慕名前往的旅游圣地:人人都能来古城游览,拜医药双圣,访荆王府,看大观园,做西游梦,逛博士街,吃长江特色美食,住养生民居,穿青石板大街小巷,游青波湖水,邀杨柳花海为伴……让人欣喜的是,“深情厚望雄风再起,四海宾朋比肩接踵来蕲州”。一篇前几年就写好的《我的蕲州梦》,真的“梦想成真”,今年五月李时珍诞辰500周年之际,蕲州古城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世界各地的游客,那浩荡的情景正如李韧笔下所写的那样:龙头舞动、惊天动地;那生动的画面与李韧的梦一一辉映。“我与古镇七八年朝夕相处,肝胆相照。离开的日子,常常梦回古镇,情意绵绵……



读到这儿,作为蕲春人,我心潮难平,感同身受。不仅仅是为蕲春的进步与发达,更是为他的梦,为他的那份情怀!印象中,在今年的李时珍500周年诞辰之际,他为了写好一首记念李时珍的诗而废寝忘食。因为那首诗的初稿,朋友圈里,他就发了好多回,请广大文友提意见。当大家提出异议时,他觉得有理,又重新改写,这样翻来复去地修改,足见他的重视和认真。那首一百多行、洋洋洒洒的《读你》,终于发表在5月26日《黄冈日报》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纪念日专栏里。他用饱蘸深情的笔墨描述了李时珍伟大的一生,让我们也读懂了一代医圣一生的传奇,可以说,那篇《读你》惊艳了很多像我一样的读者,我想这读者群里一定还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吧?


我在想,,论理他可以不用去关注过往的工作地,也不必说想通过写文来巴结或看谁的脸色吧,但他至今仍以主人公的态度与情怀来关注蕲州,原因何在呢?我忽然想起艾青写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想,艾青的诗多少也表达了他的心声,虽然没有如诗人所写的那般深沉的崇敬土地,但蕲州显然已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那些曾在他心里滚动的热土和人们挚爱的眼神,一直让他心生敬畏……



我的主观意识里,从政的人似乎很少玩文学。因为文学这东西总是充满感性,不适合政坛的人触摸。但行走在行政单位中的李韧却是一位标准的“文艺中青”。从他的亲情文字里,我读出了很多的“多愁善感”。很难想象一个在政坛滚爬几十年的人,能写出那些让人热泪畅流的场面。


在《心中永远的丰碑》一文里,我读到了他勤劳的母亲含辛茹苦的一生,“母亲生我时,一个人在那间2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提前为自己烧了两瓶开水,发作时,她咬紧牙关,我出来后,她用干净的薄毛巾包住脐带,硬是用牙齿将其断开。她小心翼翼地把我洗净,包好,又躺下,没喝一口热汤,甚至连一口糖水也没喝上。到父亲下夜班回家时,平静得一如平常……”

“若干年后,母亲和我说这件事时那漫不经心的神态,犹如在说别人的故事。这事在今天的孩子们听起来,不啻是天方夜谭。”“母亲一生共生育了八个孩子,到现在活下来的只有姐姐、哥哥、我和弟弟四人。如果说在我出生之前,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的死去是因为贫困和疾病所致,在母亲的伤痛中伴有几分无奈的话,那么我那位叫营子的哥哥的离去,则是给母亲致命的打击,以致让母亲饮恨终身……”


那一个寒冷的冬季里,五六岁的营子哥因为担心在姑婆家料理家务的母亲受冻,主动提着烘炉给母亲送火。要命的是,当母亲见到他送火来,不仅没惊喜,还让年幼的儿子独自返回家。半路上悲剧发生了,寒风渗进贴在营子哥身上的烘炉,火一下子烧着了他的衣服,在那个荒山野洼里,大火瞬间吞噬了那个聪明懂事的孩子……母亲悔恨交加,为自己的糊涂和失误哭得死去活来。从此,她的脸上再也难看到一点笑容了……


读到这里,谁不是潸然泪下!一位柔弱的母亲经历了接二连三的丧子之痛后,靠什么活下去啊!但为了家里老老少少,她最终还得挣扎着站起来,像一台日夜转动的机器一样,日夜不停地为家庭操劳。


若干年后,李韧在蕲州主持工作。有一年,一项全省性的大型活动在蕲州举行。李韧一时心血来潮,专门安排司机接父母去看热闹,哪知司机空车而归,带回母亲的话是:宁愿喝糊子粥也不愿赶岔添乱。后来回家见到,母亲教训他:你当干部才几天,就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怎么办啊!……母亲见他不吱声,又缓和语气对他说,工作看重些,要像父亲一样拼命就是为了工作;做人要谦虚,不要大模大样,身体好有饭吃就行,不要想发财。


母亲虽一字不识,但所说的话,既朴实、又极富哲理 ,给了他强烈的震撼,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为读者,我们难得不被这似海深切的母爱所动容。在作者如泣如诉的文字里,我们也读到了家教与家风对后代的影响是多么重要,同时深深感受到好母亲就是一所好大学,毕业出来的更是品学兼优的学生。


李韧的文中,我们还读到了他那严厉得像豹子一样的父亲。“听说哥哥到汤鱼湖打莲子,父亲马上操起扁担冲过去,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扁担扫向哥哥,打得哥哥动弹不得。扁担告诉哥哥,公家的东西动不得。”“父亲的巴掌也特别厉害,他对我们的教育基本不用言语,拿到奖状时有梨有桔子奖赏,如果没向他交出奖状,父亲在极度痛楚和失望中送过来的那一巴掌,打得我两眼冒金星。我不知道至今头部隐隐发痛,是不是与父亲那巴掌有关,但我们知道要尽量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来避免父亲的那个巴掌……”


如今,他的父亲九十多岁了,依然还像年轻时候那般“要强”,总是想尽力为儿子分担一点什么,不肯做一个没有用的老人。知道“我”没有吃饭,便弓着身子忙着为“我”下米。当“我”下楼发现父亲在手忙脚乱地炒菜时,“我”大声对他吼:不是叫你别管吗?为什么一定要管呢?最后父亲红着脸,步履蹒跚地走出了厨房,回自己房间去了……“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是把工作上的烦恼带回家中。父亲的自尊心很强,现在“我”不好和他说什么。沉静的家,尽管不是处于闹市,但车来人往声、音乐声、打牌吵闹声……汇成一片,此时此刻,时间和空间留给“我”的只有内疚和自责……


透过文字中的“父亲”,我们可以感受到父爱的另一面,这种“家长制”管理,暂且不说合不合理,但作者与父亲的感情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他说:父亲就是父亲,那种欲说还休的情感让人读出“父爱如山”的份量,虽不如母亲的摇篮曲那么动人,却唱出了男人汉最动人的底蕴。我想,读懂他的这份情感,需要到一定的年龄还能体会得出来。


此刻,我这个不惑之年的人来读李韧的这些文字,竟能感受得出、也能体会到作者的那份浓情厚意。从这些文字里,我们可以目睹李韧一路成长的故事,也可以得出“环境造就人才”的结论。我曾想象不出一位从政人员笔下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儿女情长,但从他的人生经历来看,他有如此的才华及感性的一面,一切又显得理所当然。


好的家庭里,必然有好的家风传承。李韧的儿子上海交大毕业后,进了名企。哥哥姐姐及其后辈,也一个个有所建树。有趣的是,读到有关妻子与儿子的文字时,我发觉他行文的语气与别的文章完全不同,他竟然含蓄地称他俩为“某人”,显得有些羞于表达同时有点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了妻儿一般,把要表达的情感处理得“深藏不露”,让人读起来想掩面而笑。呵呵,这位曾经独当一面的领导在家人面前,真是表面强装爷们,实则柔情得似一汪泉水啊!


让我刮目相看的还有李韧的慧眼识珠。作为省作协会员,又是县级干部,认识的人应该不少。他完全可以找一位权威人士、或名家或领导,为自己的文集作序,以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但他偏偏约请了一位才20来岁的青年才俊夏梓言,为自己的文集作序。他认准了夏梓言,而夏梓言同样没让他失望,他幽美古色的意境和语言,真的令人陶醉其中。


从夏梓言的序中我还得知,,曾在多个不同的场合里,向领导和同事及文友们积极宣传、推荐夏梓言。这种对知识和才能顶礼膜拜的做法,确实令人感动。



这里回到文章开头,意犹未尽。李韧曾说我们的相识带有戏剧性,并怀疑我是霍金派来“刺探军情”的天使。得知我出了散文集时,他连声赞叹。读了我寄给他的书后,不住地夸我人物形象刻画得极致。听得我心花怒放。


情绪感染后,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在他面前高调地指手画脚,说他某篇文章人称用错乱,前后不一,不够严谨;还说他的某篇文章结构凌乱,乱扯一气。他毫不生气,坦诚我讲得有道理。并说一定会改正过来,还称我为名副其实的“才女”。


剔除其中的恭维礼貌成分,我对他如此友善的为人处世之道,心里真是升腾起一股暖流与敬意。如同他的《春天畅想曲》一般,能让人享受一种明媚,一种阳光,一种温暖。此刻,我不能像张国辉那样,为他写出一首藏头诗来,但作为一个忠实读者,我把他的散文集认真读二遍,还写出这几千字的感悟。不管写得是否过得去,但我相信他读后会非常高兴!


祝贺《春天畅想曲》顺利出版,祝福性情中人、魅力李韧才气冲天,永葆青春!


睁眼看世界

写在母亲节(诗2首)

读你

散文集《春天创想曲》

我的蕲州梦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夏县韦唯音乐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