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党组织的摇篮--笔架山农校!

2023-05-10 14:56:27


汤家汇有座山,名为笔架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曾有七十多位老和尚,有一天庙里的老和尚··· ···


借着童谣,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个神秘的地方。说它神秘,毫不夸张,揭开薄雾的面纱,林木葱茏,满目苍翠,一眼望不尽,十眼看不穿。


笔架山位于金寨县金刚台南侧的汤家汇镇境内,又名三峰山,顾名思义,因形似笔架而得名。



笔架山上有座庙,建于明末清初,先后建有庙宇八十多间,分正殿、侧殿、和尚祠三大部分。笔架山大庙多田产,庙上和尚最多时达七十余人。



笔架山大庙原址新貌


有一天老和尚们还没来得及说他们的故事,便被驱逐了。但却造就了另一段辉煌历史!

辛亥革命成功后,各地兴办学校,庙产。学产均皆收归为教育经费。民国四年(1915 年)商城县知事梁玉书亲率县武装队伍驱除了笔架山大庙僧人,收回庙产,利用庙宇办起了农业学校,即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笔架山农校。


农校旧址


当年的农校主要培养蚕桑技术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直接报考大学。学制为四年,按”甲乙丙丁“的顺序编班。课程设置主要以桑蚕为主,另外开设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英语、动植物等基础课程。学校备有较完善的教学设施,有实验室,催青制种室,缫丝间等,还开有桑园二十多亩,除供学生作为实验基地外,还可为学校提供一部分桑叶,以资养蚕。学校还从日本引进了一些优良蚕种进行制种实验,每年可制春蚕一百多张,出售给当地群众喂养。


这也让我们可以明白了,为何当年汤家汇的缫丝业相当兴盛,远播国际。


笔架山农校的残余旧址,这些斑驳的石刻记录了历史的光辉


1919年,中国爆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金寨地区的青年知识分子进一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许多在外地学习的青年学生,也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传入金寨。笔架山农校的学生,大都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其中不少都是在私塾读了几年后来上学的。他们文化基础扎实,求知心切,思想比较成熟、活跃。正是这些富有热情和充满理想的青年人,在革命浪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笔架山农校旧址


1924年夏,,1924年8月在詹谷堂和袁汉铭的组织发动下,笔架山农校成立了“青年读书会”、“英(语)数(学)研究会”、“演剧社”等组织。


1924年的秋天,经詹谷堂同志的介绍,学生李梯云、周维烔、漆德玮等七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了党小组,李梯云任组长。不久,,李梯云任书记。至此,金寨县境内光荣地诞生了第一个党组织。


1929年5月6日,在我县的丁家埠、南溪、斑竹园等地爆发了由詹谷堂、,接着成立了金寨县第一支,亦是鄂豫皖边区第二支工农革命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周维烔任师长,漆德玮任副师长,笔架山农校的许多同学都踊跃地投入到这股巨大的革命洪流中,学校停办。



踏足笔架山,给人一种老家的感觉,亲切、古朴、自然。像是有着岁月沉淀的老人家,用他的方式守护着他的一切,用斑驳的古迹向我们诉说着虽然过往但却光荣的历史。笔架山农校,它是金寨县革命党组织的摇篮,它光辉的名字,将永远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

(部分文字来源:陈淑颉    图:石义良)


金寨热线”顺风车“上线啦!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金寨热线

回复上述微信号【顺风车】

即可”申请车主“或搭顺丰车!

点击下方原文链接参与评论!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夏县韦唯音乐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