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多舛,我的母校——木镇中学

2023-05-10 14:56:27

提示点击上方"昆山市安徽商会"免费订阅本微信




命运多舛,我的母校——木镇中学

 

写此文前,我就命题推敲过,“我的乡愁”,还是“我的母校”,沉思良久,一挠首一拍腿,就叫“命运多舛,我的母校——木镇中学”吧。当我坐在电脑旁敲键盘时,正是9月开学季;此时勾起我深深的回忆,特别是我的母校——木镇中学,用“命运多舛”形容她,还是恰当的。

记忆

45年前,我是由青阳县酉华中学毕业上高中的,就读在木镇中学。当时是春季招生,高中是2年制,1974年春节后入学,1975年12月毕业,称之为75届毕业生。50年代的人正是赶在“”,学校停课闹革命,这一代影响是最大的。

我家在大山深处乌潭湖畔,周一到周五住在学校,周五放回家讨点米和腌菜,周日下午返校,往来步行有30公里。我们这届2个班,每班有40多人,一个乡的初中班的学生都一分为二,我是二班,班主任是郝嘉登老师,又是代二班的语文课;郝老师身材178左右,肤色有点黑,脸上有点雀斑,是江北口音。后来知道他家在木镇大有蚕种厂职工宿舍;夫人是初中教师。现在依稀记得,当时,校长程明德,教务长主任毕玉升,数学石老师,,物理是周老师,英语郑老师(女),化学记不清了,王波老师代过我们体育课;总务是个四川老先生,据说在部队转业的,食堂归他管理,有个学长刘志仁留校售饭菜票,因我是生活委员要与他们打交道。列出这些老师,有的多年前就过世了,健在不太多了,借此文对师长们表示敬意和怀念。我们这些学生同样是,一晃大了,二晃老了,再晃.....

池州市唯一一所高品味公办寄宿九年一贯制木镇学校即将全面招生”有这样一则报道,也就是说,“木镇中学”蝶变为“木镇学校”,一字之差,其中经历辛酸有几个能知?她的办学史却是一部勤俭办学史艰苦奋斗史。几经风雨,数次停办,甚慰的是,学校保留下来了。“把根留住”这是木镇中学毕业的万千学子共同的心声。

首创

木中创建于1959年秋,正值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它的开办纯属白手起家,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加之仓促上马,经费拮据。1959年全县暑假初中招生以后才边搭台,边唱戏,陆续配备教职人员进行筹备,定校名为木镇中学,临时校舍是暂借地质队的七幢空房。第一届招收初一新生三个班,160 余人。那时学校的教学设施缺乏,教室光线阴暗,宿舍潮湿拥挤,学生睡长统铺,教师二、三人一间宿舍,除了紧张的学习之外还要打起背包赴邻近社队支援春耕,并利用课余自力更生烧砖,挖土增补自己破烂不堪的校舍”木镇中学起源这样介绍。为此我进行了求证,收集了回忆文章、县志、教育志和传记等材料。1995年青阳县教育志125页这样记载:“临时校舍在青阳县城东南三里的杨家山嘴,学校寄居城郊,学生上学不变。”

变迁

1960年4月,在木镇河北新建校舍一幢尚未完工。便迁到木镇河北村六甲新校,校舍没完工,只有住在“”时留下来的三幢低矮的草房中,坚持教学。这年秋,因校舍困难,只招生一个班,随之,学校改制为“半耕半读”学校,为解决住房困难,师生动手建一座砖窑,学校第二幢七间平房的用砖,就是自已烧的。

1961年,农村实行责任田,上级确定木镇中学实行“四八制”,即一年学生回乡劳动八个月,在集中学习四个月,(时间安排在冬季及早春)1962年学校恢复全日制,初级中学。1963年,重新勘定校址,经多方选择,定为河北大队任冲为新校基。这个地方是古代顺义县遣址(青阳县志:顺义县址在现在木镇河北一带)。接着新建平房两幢,学校迁一部分;这时,一个学校分布在三处;教学十分不便,1965年新建厨房饭厅11间,买了河北小学草房一幢,新建学生和职工宿舍11间,1967年夏,全部迁到新校舍任家冲。确切地址是木镇河北大队任冲生产队。

,学校空前的浩劫,领导挨整受批,教师被批被揪,。学校停课,招生停止,教学用具被洗劫一空。校舍伤痕累累,状不忍睹。这年8月,学校更名为“红旗中学”,1968年7月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春季恢复初中招生,招两个班,新生81人;学制两年。1969年学校分散办教学点,学校只留6名教师任教。在木镇的月路、武圣大队各配两名教师教初中班,其余教师调往各地办初中班。

升级

1971年春季开招高中班,学制两年。改“红旗中学”为木镇中学。1973年,学校办水泥大瓦厂,除出售部分外,自盖校舍71间,1978年除改造了校园内最后一幢草房外,还新建教师宿舍11间,女生宿舍7间,教室四个,新筑围墙150米。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高考

1978年10月,恢复高考。师生们无不欢欣鼓舞,尤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高考制度,学校出现了提高教育质量高潮,教师加班加点。师生努力,学生成绩迅速提高。在全国统一高考中取得了成绩,1983年高考录取34人,占全县录取总数的31%;1984年录取94人,占全县录取总数的65%;1985年录取48人,占录取总数的百分之43.6%。

贡献

1995年青阳县教育志:“自创办到现在(1995年)共培养初中毕业生一千两百四十八人。高中毕业生一千八百六十三人其中录取高等院校两百八十六人,还有部分考出了研究生。”

“有27个教学班,在校生1500余名,教职工100余,已有1万名学子完成学业,美术课升学率居池州之首,2002年全县‘高考先进单位’;翌年11月批准为‘池州市示范高中’。2005年青阳县志568页记载。

建校迄今初高中计四十三届毕业生数千名,有许多仍在继续深造,大部分都正奋斗在各条战线上,,发光发热。随全国高校招生数的扩大,学校的升学率也在不断上升,不少学生被录取到重点大学,如北大、南大、交大、北农、厦门大学……”学校官方网站上于是说。这个学校毕业的学生,很多在军地领导岗位上,有的在研发机构,有的成为企业家,成为国家建设之才。

兼并

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学校布局调整。原青阳中学整体搬迁至南部新校区,名称叫青阳中学,九华中学和木镇中学合并搬迁至青阳中学老校址,更名为青阳第一中学 据了解,合并后的青阳第一中学共有教职员工194人、学生3000多人,共有52个教学班级。原九华中学和木镇中学虽然是农村中学,但高考成绩连续多年在全市名列前茅,现在合并后更能发挥两校的教学优势。我们将以此次合并为契机,整合和利用好教学资源,全面提升新一中教学质量,两年内争创省示范高中。

涅槃

凤凰涅槃是一种升华,不过是一次痛不欲生的过程;但是高转低是有诸多优势的,这是需要决策者的智慧和气魄。

为更了解重生之后的木镇学校,实录政府2018年8月24日信息:青阳县木镇学校是一所公办寄宿九年一贯制学校,由青阳县和木镇镇政府在原木镇中学校址上投资1500余万元改建而成(其中校舍、场地维修改造1100万元,设备资金400万元),学校建成后占地面积88亩,标准化运动场、现代化教学设施、安全方便舒适的生活设施等一应俱全。

学校将于2018年秋季招生,预计规模小学部18个班700名学生左右,初中部6个班200名学生左右,住宿生床位400张。

学校将实行科学、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努力打造智慧、文明、和谐校园,办一所家长满意的学校。

招生对象:1、小学部:原木镇中心小学教育服务区范围内学生。2、初中部:木镇镇户籍的初中生及全县范围内需寄宿就读的留守儿童。

教学理念: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自信中成功。

学校优势:1、师资建设1)与城区学校结对,实行城区青年骨干教师下派支教。(2)面向全县各农村初中引进紧缺学科教师。(3)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开放办学,与江、浙、沪一带优质学校对接。2、定向生政策为鼓励木镇镇户籍初中生回木镇学校就读,2018年9月1日前从全县公、民办学校转回木镇学校就读的木镇镇户籍初二、初三学生,仍然享受省示范高中(青阳中学)的定向生指标政策。3、寄宿生政策1)寄宿生实行公寓式管理2)学校委托专业服务机构对寄宿生进行专业综合服务3)贫困寄宿生享受每人每年1250元寄宿生补助。4、学生资助政策1)依据学生资助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精准资助。(2)上海易顺公益基金会在我校设有“源恺教育基金”,每年有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学、助学。

103省道和318国道从木镇学校附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四季鸟语花香,翠竹葱绿。

希冀

少小离家老大, 乡音改鬓毛衰在外的游子回到家乡,总想到母校周边转转,难以忘怀是年少记忆。但愿,这所学府无论他如何变化,命运多么坎坷,她永远是我的母校。

即兴赋诗一首。

《忆木镇中学》

易址三处数稠伥,

义县址建学堂。

高考恢复方顺畅。

 

花甲育出万学子,

相逢校友天下是

忽闻一声木九并,

母校伤痕又生枝。

 

三年修为寄宿校,

新体尚留原细胞。

意谱人才摇篮曲,

但愿今后是高教。


青阳县志


原木中校园规划图


斑痕水墨老校舍


75届2班高中毕业照


几十年不变的教室


高考是人生转折


木镇学校开学的一天


青阳教育志稿


信息公开

 

                                                         张赟

2018年9月1日于昆山安徽会馆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夏县韦唯音乐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