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分享】我的孩子有恋物癖?!

2023-05-10 14:56:27


婴儿时期用过的裹毯,3岁了还一直要用!没有小熊玩具在身边就一直哭闹,哪也去不了!坏了的玩具也坚决不让扔,坚持要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等等类似的情况,有很多妈妈们都会比较担心:孩子为什么会那么过度偏爱一个物品?

“执着症”再正常不过,

没啥大不了!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有“执着症”的孩子基本上是正常的。  

孩子执着于一个物品的现象一般出现在1岁之前,18个月到3周岁之间的时候症状最为明显,以后逐渐好一点。上小学之前,大部分孩子“执着症”都会消失,不需要太担心。2周岁前后的孩子,开始对自己的行动能力表现出信心。想脱离妈妈的怀抱,向往独立的心情特别迫切。 


但现实的情况是,离开妈妈怀抱之后的各种恐惧感和自己行动能力的不足,又会让孩子对某种东西有依赖的倾向。

为了减少这样的复杂情绪,孩子们会选择用一种最熟悉、能随心所欲的物品来给自己进行心理上的安慰,后期逐渐发展为对这种代替物产生现强烈的“执着”情感。 

如果你家孩子有比较依赖某种物品的现象,他想做什么就让他自由地做就好了。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把这种“执着”看成是最平常的行为。尽可能的不去把它当成一种病状,放宽心,顺其自然发展就可以了。

有了小伙伴,开始集体生活以后,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跟着别人学习怎样行动。交心的朋友慢慢多了之后,之前的“执着症”就会自然减少直至消失。 
 


孩子需要的就是心灵的安定感


孩子为什么会对一样东西过于执着呢?最普遍多理由莫过于妈妈不在的时候,给自己找一个安慰。

孩子和那个物品在一起,感觉就像妈妈在身边一样,感觉很踏实、不会害怕。像在妈妈的怀抱里一样的温暖。

以有很多孩子对小时候一直用的裹毯、娃娃、洗澡毛巾、包被、擦手毛巾、小被子等柔软的东西,容易产生特别的“执着”。 

也有一些孩子对硬邦邦的物件比如:玩具,勺子,饭碗,奶瓶,儿童叉等产生“执着”。

拿着自己的东西,来确认自己的领域或者自我特性。还有,如果有人用它或者拿走,就会有种自己的一部分消失不见的恐慌感,孩子还会因此发火。

有的孩子会对父母的结婚录像、漫画书、纸片、第一双运动鞋、坏掉的玩具产生强烈的“执着”。 

 

 这是因为“感觉统合”不顺畅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从身体和环境接收感情,进行组织调解,在环境里有效地使用身体的神经生理学的过程。

但是有些孩子比其他的孩子对这方面发达比较晚感觉统合出现问题,孩子就迫切地需要一个物体来刺激自己的感觉。如果没有这么一个感觉刺激的话,就会特别地空虚和恐慌。

比如:去哪里都特别关注马桶和喜欢画马桶的孩子,专注转动的车轮的孩子,常常被在街上的门店招牌吸引的孩子,过度依赖手机的孩子等,都是通过视觉刺激来获取满足感。只喜欢会发声的玩具,特别喜欢听开门关门声音的孩子往往是通过听觉刺激来获取满足感。  

  

  “执着”不是有意识行为

,孩子也无可奈何!


有一个事实就是,孩子不是为了让父母担心故意而过度执着某一种物品的。因为自己的心理不安,孩子也无可奈何。


虽然孩子也听到爸爸妈妈的训斥:“不要那样”,但孩子无法完全完成父母的指令。孩子执着某一种物品的问题只能慢慢改掉。


作为父母,一定要理解孩子的难处,因为他们暂时还没有办法用正确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痛苦。


改善孩子的”执着“,家长该怎么办?


1.尽量减少孩子的恐慌感。 


给孩子唱摇篮曲或者念童话故事,常常空出时间陪孩子一起玩,平时多多关注孩子的眼神,多和孩子亲吻,拥抱孩子。


让孩子确确实实感受到父母的爱,不要让孩子处于恐慌的状态是最好的。 


2.承认孩子的喜好。  

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喜欢孩子的宝贝。外出的时候,父母比孩子更先准备好孩子的“宝贝”。如果不小心“宝贝”丢了,一定要努力给找回来。

如果被子,娃娃之类的宝贝需要清洗,一定要先充分咨询孩子的意见,如果还不行的话,可以准备给孩子一个一样的代替。 

3.扩大游戏的范围。 

如果孩子对一个玩具有很大的“迷恋”,那家长就可以利用这个玩具,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

喜欢玩具车的孩子,父母可以帮他用积塑做车铺路,或者用纸箱子给车建一个隧道。

还可以把玩具车进行分解,组装,或者干脆换个场地,让玩具车在水里或者沙地里奔腾等,这些游戏都是有效分散孩子注意力的好方法。 

4、制造孩子远离“宝贝”的机会。 

让他和小伙伴一起见面、玩耍是个很好的方法。

在游乐场一边跑,一边抱着娃娃,孩子也会觉得很不方便。也可以带孩子多去郊区散心,在大自然中,孩子会感受到更多的感觉刺激,孩子的成长也会得到全面地发育和提升。 

不要大声对孩子训斥,强迫他把物品放下是不对的,孩子心理上的剥夺感会更加强烈,焦虑会加深,对物品对执着会更严重。   

 

果过一段时间也“执着症”不消失,该怎么办? 


7岁的孩子上小学,是因为到了这个年龄孩子就能开始学校正规的生活,已经有了遵守规矩的能力。

这时候即使孩子的“执着”行为没有完全消失,在学校里也不会轻易出现。因为孩子已经知道做这些的行为会感觉害羞。

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并不是所有孩子一到7岁,就会有强烈的控制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一直在不知不觉渐渐准备中断执着行为,越大的孩子“执着”症状就会越来越少见。

本文内容、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两岸学府儿童成长中心

给孩子完整的教育,

精彩的童年,

灿烂的人生。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夏县韦唯音乐社